English

“拥军妈妈队”纪事

2000-07-26 来源:光明日报 周海涛 吴顺太 刘军 我有话说

一支由几位年逾花甲的老妈妈组成的特殊拥军队伍,几十年来足迹踏遍了河南驻军的每一座军营,光她们送给子弟兵的鞋垫就有几十万双,战士们亲切地称她们为“拥军妈妈队”。“八一”前夕,济南军区第460医院专程把几位大妈接到医院,进行了健康检查。笔者在这里记述的就是她们拥军三十多年的感人故事。

(一)

六十年代末的一天,电台新闻里播出了一条济南军区某部马营长在训练中摔伤腿住进医院的消息。当时已40多岁的郑州市民刘国华和冯淑花两位妈妈听到广播后不禁心头一热,觉得自己应该为这位可亲可敬的子弟兵做点什么。

第二天,两人买了一串葡萄和一串香蕉搭乘公共汽车到驻军医院看望马营长。一开始,马营长很奇怪。这两个大妈我不认识啊,咋给我送东西哩?于是,马营长就问他们是哪里人,刘国华和冯淑花想,既然我们是自愿来拥军的,还说是哪里的干啥!说了那不就心不诚了吗?为了不暴露身份,俩人说:“俺们是前边庄上的,电视上说你训练受了伤,乡亲们过意不去,让我们代表大家来看看您。”这下马营长心里更犯嘀咕了,对公务员小声耳语一番,也不再多问,很爽快地谢过两位大妈,便目送她们离去。谁知,马营长派公务员来了个“盯梢”,她们俩前门上车,公务员后面跟着上车,她们下车后,公务员偷偷地跟随在后边,一直跟到冯淑花家。后来,马营长的腿尚未痊愈,就一瘸一拐地专程去看望刘国华、冯淑花两位大妈。

看望过马营长后,两位妈妈更加感到拥军是自己应尽的责任,从此就成立了由刘妈妈为队长的“拥军妈妈队”,赵淑梅、关喜玲等几位妈妈也加入了这支队伍。

(二)

30多年来,刘国华妈妈带领她的“拥军妈妈队”从未间断过拥军的步伐。毕竟岁月不饶人,1998年4月刘妈妈因病在郑州病故后,冯淑华妈妈担当起“拥军妈妈队”队长。

1998年7月下旬,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分别向我国的长江、黑龙江和嫩江发难。当冯淑华妈妈从电视上看到部队战士英勇抗洪、奋不顾身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时,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把接连经过老伴和儿子去世打击的她从病床上拉了起来,并立刻把“拥军妈妈队”的姐妹们召集起来,赶做拥军鞋垫。得知河南参加抗洪的驻军分布在郑州、登封、巩义、明港等地,冯妈妈不顾病后身体虚弱,带着关喜玲、董喜凤、焦志敏等几位“拥军妈妈队”的姐妹到各地慰问抗洪归来的官兵们。当冯妈妈带着10斤小枣、几百双鞋垫风尘仆仆地赶到几百里外的明港抗洪部队时,由于疲劳和激动,只讲了“我带的东西不多,只有10斤小枣,希望同志们早日恢复健康”几句话,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但就这几句朴实的话,说得战士们热泪盈眶,掌声不断。

在郑州市南乾元街,一条坑坑洼洼的小道尽头就是冯妈妈的家。不足10平方米的斗室里,只有一张老式铁床、一个破衣柜、一套做饭的小炉子和几把小椅子,惟一的奢侈品是老伴去世后留给她的一部旧彩电。而屋里最显眼的却是一个大纸箱,箱子里装满了一捆捆做好的鞋垫,地上放着一个针线筐,筐里放着刚打好的浆糊和鞋垫样子。她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为子弟兵们缝制鞋垫。冯妈妈每年都为部队官兵们送去上万双鞋垫。她说:“我自己每年能做3000双。”笔者给她算了一笔账,如果按一天工作8小时来算,她要干上250天才能纳完这3000双鞋垫,真不敢相信70多岁的冯妈妈会有这么大的精力去干这些工作。做鞋的材料从哪里来?冯大妈讲:“我把老头子和孩子过世后留下的孝布和我的寿衣都用来做鞋垫了,人一死不就一股气吗,要那些东西干嘛?”冯妈妈惟一的收入是她那每月不足300元的出租房屋的租金,但这300元除必要的日常支出外,也全都用在了拥军上。而与冯妈妈不同的是,黄喜凤妈妈是位“大款”。她自己开了一家批发部,生意非常红火,私车也买了好几辆.但她自打10多年前成为“拥军妈妈队”的一员后,店里的商品成了拥军物资总站,毛巾袜子、糖茶烟酒等等,她也记不得这些年来赠送给官兵的确切数字了。去年河南省武警总队新兵一入伍,黄妈妈当既将300双新鞋送过去.她常说:“孩子们当兵图啥,我老太婆能为他们做点事,值!”

如今,“拥军妈妈队”几乎走遍了河南的每一座军营,为战士们送去了慈母般的关爱。她们的付出也更使官兵们坚定了安心服役、爱军习武的信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